2018-04-25 02:22:16
遵义综合保税区。 李培松摄
4月24日,由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组成的联合验收组,对遵义综合保税区相关监管和配套设施进行了实地勘查,并同意通过验收,标志着我省第三个综合保税区正式进入封关运行新阶段,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再添新名片。
遵义综合保税区位于遵义市新蒲新区虾子镇,2014年2月启动申建工作,2017年7月1日获国务院批准设立,2017年12月15日通过省级预验收,规划面积1.11平方公里,围网面积1.01平方公里。围网内规划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业务等功能板块,围网外规划有行政管理以及生活、商业功能配套区。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三大业务”,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智能终端产业、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轻工产业、以航天航空配套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等“三大产业”。
目前,遵义综合保税区及周边配套产业园已建成标准厂房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招商引进企业100余家,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6.27亿元,累计实现进出口26.63亿美元。计划到2020年,遵义综合保税区实现总产值500亿元以上,累计实现进出口额50亿美元以上,力争通过十年努力,打造成千亿元产业集聚区。
贵州3个综合保税区
目前,贵州已有贵安新区综合保税区、贵阳市临空经济综合保税区两个综合保税区,遵义综合保税区将成为我省第三个综合保税区。
贵州省的三个综合保税区形成自东向西贯穿、南北遥相呼应、辐射周边区域的三个开放平台。
贵阳综保区主要以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为主导产业;贵安综保区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遵义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特色轻工、高端装备产业。
CopyRight © 2012-2018 贵州中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